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,孩子都是集體中的一員,為了使孩子能較好地適應集體生活,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,我們應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。心理醫師稱,現代教育既要使孩子學會認知、學會做事、學會生存,還要使孩子學會共同生活,友好相處,真誠合作,讓孩子成為一個受同伴歡迎的人。
人際關系學指出:人一生的發展,既要學會獨立生活,更要學會適應社會,與人共處。人處于家庭、社會等各種群體生活中,這里的人際關系反饋信息將影響其主觀感受和體驗,并進而構成動力或阻力影響人的發展。
一、人際交往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
人際交往是肯定自我價值,維持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。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,從一個人自我意識形成的時刻起,就開始用一定的價值觀來進行自我評判,從而產生自我價值感,當自我價值感得以確立時,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自信、自尊和自強自愛的情感,并由此感到生活富有意義,充滿樂趣。相反,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得不到確立,就會產生自卑感,從而自輕、自賤、自我厭惡、自我拒絕,甚至出現心理疾病。如果自我價值感完全喪失,就會感到生活空虛無聊,甚至走上自毀自絕的道路。很多事實表明,小學生的交往狀況,往往決定了他們對學校生活的滿意程度。那些生活在非友好、融洽人際交往氛圍中的小學生,常常表現出壓抑、孤獨、懶散、易沖動、難于合作的特點,情緒消沉低落。而生活在良好的人際效氛圍之中的小學生則樂于學習、樂于助人、心情愉快、積極向上。由此可見,一個人只有在不斷的社會交往中,才能獲得支持性的信息,滿是自我價值的需要,保持好健康積極的心態。
二、當前小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分析
學校中,學生之間由于年齡、智力、身心發展水平相近,、志趣相投,這為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但是,在現實中有部分小學生不善交際,經常被苦悶、煩惱的情緒所困擾,無論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,整日生活在寂寞與孤獨之中,學習成績明顯下降。還有的學生時常與同學發生矛盾,不是吵,就是鬧。那么,造成小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有那些呢?歸納起來,大致有以下幾種:
(一)家庭的溺愛,導致小學生不愿與他人交往合作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,是爸媽的“主心骨”,是家庭的小太陽,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,無論什么事都由著孩子的性子。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孤高傲慢的壞脾氣,任性,蠻不講理,不屑與人溝通,不愿與他人交往合作。家長過分的呵護,造就了學生的依賴性,也養成了他們的惰性。
(二)個性的缺陷,阻礙了小學生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有的學生因個性膽小,心理醫師指出,小學生在交往活動中,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、面紅耳赤,甚至手足無措、語無倫次,表現出極強的恐懼心理;還有的小學生自傲心理嚴重,常常不切實際地過高評價自己,自以為了不起,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,使對方感到難堪,影響人際關系;還有的小學生具有嫉妒心理,看到別人學習比自己好,能力比自己強,思想比自己進步,就會心懷不滿,甚至攻擊他人,嚴重地影響了人際交往。除此之外,還有自私心理、自卑心理以及虛偽、任性等個性上的缺陷,都會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。
(三)生活的挫折,成為小學生人際交往的阻力隨著社會的進步,離婚率越來越高,致使很多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。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,如果兒童缺乏與父母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,就容易表現出明顯的性格障礙,沒正常的安全感和自信心,從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需求和變化,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。
微信號mingrenxinli
QQ交流群184185245